發(fā)布時間:2025-03-24 11:03:41 編輯:WY來源:網(wǎng)站
根據(jù)最近幾年的A-Level咨詢來看,出問題的情況不少。最常見的是學生前期跟不上進度,中期考不出成績,后期拿不到錄取。
A-Level這個課程叫做英國高中,可以直接用于申請英國和許多其他國家,認可度高。但這個課程的特點,搭配英國體系大學的招生特點,卻可以讓A-Level學校和機構賺的盆滿缽滿,而且還毫無壓力。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A-Level具體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說為什么這個課程經(jīng)過機構或者學校的惡意包裝,最后可以變得很流氓。
1. A-Level和英國教育體制
A-Level實際上不能簡單叫做英國高中。但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認為英國的高中有4年,從10到13年級,比我們多一年。而英國的大部分大學是3年,比我們少1年。
簡單來說,英國高中的后兩年12-13年級是A-Level,前兩年10-11年級是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
GCSE在A-Level之前完成,是兩年的基礎課程,學生可以選擇多門課程學習。到A-Level階段,學生通常根據(jù)專業(yè)興趣選擇3-4門科目,用于申請大學。A-Level課程考試成績直接用于大學申請。
A-Level搭配IGCSE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所以可以拿英國畢業(yè)證,完全避開國內(nèi)教育體系。
2. A-Level和英國大學申請
英國大學會公布每個專業(yè)要求的A-Level分數(shù)。A-Level評分分為ABCDE五個等級,U代表不及格,A為最高分。大部分英國前二十名校的A-Level要求為ABB-AAA不等,牛津劍橋等名??赡芤驛*。
申請英國大學時,學生使用A-Level的預估分進行申請。因為學生要在最后一年上學期遞交申請,但A-Level大考是在下學期接近結(jié)束時進行。
英國大學審核學生材料的時候并沒有最后的A-Level考試成績,因此只能根據(jù)預估分給學生發(fā)放有條件錄取(Conditional Offer)。發(fā)放的條件跟官方公布的大體一致。
等學生最終考試成績達到條件后,才會發(fā)放無條件錄取(Unconditional Offer)。對于國際生,高三出成績正常要到暑假,所以拿到無條件之后要馬上做簽證出國。
正常情況下,老師會根據(jù)A-Level的評估標準,給出較為準確的預估分,而學生也會選擇不同錄取難度的大學梯隊。
例如,預估分為ABB的學生可能會同時選擇BBC到AAB區(qū)間的大學。因此,學生大概率最終能被與成績匹配的大學錄取。
相比之下,不正常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比如,某些學生可能預估分不準確,導致選校過高,或者估分準確但考試失誤,有可能在常規(guī)申請階段沒有大學錄取。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這個比例在10%左右。
英國的招生系統(tǒng)(UCAS)提供了一個“補錄取”環(huán)節(jié)(Clearing)。招生不滿的大學會公布一些空缺專業(yè)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jù)成績申請。不過,要進入頂級大學和熱門專業(yè),競爭仍然非常激烈。
3. 閹割版本的A-Level
A-Level學生難以堅持,學不下去,或者預估分和最終大考成績差距過大等問題,都和A-Level的閹割版有關。
學校因師資不足,或者為了節(jié)約課時和成本等原因,可能出現(xiàn)多種閹割版本。
比如把GCSE壓縮成一年。GCSE的國際版本叫做IGCSE,課程和英國本土類似。A-Level學校一般在高一開設IGCSE。
但受到國內(nèi)三年高中的制度限制,不少國際部會把IGCSE壓縮成一年,放在高一上。國際學校通??梢蚤_設完整的兩年課程。
把兩年的IGCSE的課程壓縮成一年看似方便了學生,但IGCSE有五到七門課程的最低要求,進入大一就全英文上課,且難度不低于IB預備課程。有的學校IB的預備課就用的IGCSE。
學科基礎和英語較弱的學生來說,很可能跟不上IGCSE的進度,更別提繼續(xù)學習A-Level了。
又比如把2年的A-Level壓縮成1年。在利益的驅(qū)使和市場的需求雙向作用下,有的機構直接就給學生上A-Level,甚至把兩年的A-Level壓縮到1年或者更短時間。完全把A-Level變成了類似AP的單科考試。
雖然課程設置很不完善,但中介和招生顧問可能過度承諾,讓大家低估了A-Level學習難度。
加上A-Level特別符合國內(nèi)的高考認知,努力考試,出分就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錄取大學,似乎不要進行任何評估。
在這種環(huán)境下,適應了以考試為中心的中國學生,從國內(nèi)備考轉(zhuǎn)向了國際備考,但他們并不清楚國際備考的體系已經(jīng)被大量閹割,導致最后學的很吃力。
從不抱怨的學生最后也只是咬牙堅持。
把A-Level壓縮還一個原因,某些學校把A-Level預估到信譽搞砸了,大家只能被迫提前考出A-Level分數(shù),再去申請大學。這讓A-Level考試壓力變得更大。
4. A-Level的漏洞和機構惡意運作
A-Level學校幾乎不設置招生門檻,大量招生。但許多學生學不動,跟不上進度,就被迫轉(zhuǎn)向校外補課。
殊不知,校外補課的機構通常就是開設A-Level的合作機構!
總之,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學,就需要多交錢,即使最后考不出來A-Level,沒關系,拿一個國內(nèi)普高成績單去讀預科,再讓中介賺一筆。
對于成績稍微好一點的學生,學校會給出較高的預估分,前兩年用預估分來獲取名校的“預錄取”,打響名氣,方便招生。
但機構和學校一點都不擔心學生考不出A-Level成績,這一點和IB/AP國際課程很不一樣。
因為英國體系有兩大保障:1. 條件錄取。2. 預科錄取。
也就是說,學生無論如何都能去國外讀書,即使成績不好,也提供機會去國外讀銜接課程,仍有可能讀名校(雖然概率很低)。
看似為所有學生提供保障讀機制,卻被機構和學校玩出了新花樣。
先說條件錄取。英國大學接受學生使用A-Level預估分進行申請。因為英國的申請系統(tǒng)比較簡單,如果申請材料呈現(xiàn)沒什么問題,是可能根據(jù)預估分拿條件錄取的。
因為預估分是老師根據(jù)平時情況給的,完全可能迫于壓力給高一點,這樣培訓機構和學校前期就壓力小一些。
有的機構甚至惡意給高預估分,就是為了讓客戶繼續(xù)交錢培訓,把培訓差的責任拖到最后一刻。
至于到最后沒出分,沒關系,畢竟錢也賺完了,合同也到期了,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
至于最后A-Level沒考出來,那機構的申請顧問會很開心,因為都不要做復雜的申請和文書,就用普高成績單和雅思成績直接申請預科。
那如果雅思也沒考到6.5呢?那對機構來說更好,直接出去讀語言課程,或者繼續(xù)在我這邊補課。
另外,考慮到IGCSE有難度,A-Level學校會給學生同時開設國內(nèi)高中課程,即使學生學不來IGCSE,學校可以偽造普高成績單分數(shù),幫助學生通過國內(nèi)高中成績單和A-Level成績申請大學。
這看似給了學生一個保障,但真正受益的卻是學校。只需要一個成績單就可以兜底幾十萬的培訓費和學費,何樂而不為?
5.A-Level與IB和AP的對比
A-Level的難度,大致上介于IB和AP之間,如果AP加上SAT,則三者大致持平。大部分學校會認為A-Level的A相當于IB的6-7分,和AP的5分。
A-Level前期的IGCSE是一個不錯的銜接課程,類似IB的預備課程,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學科基礎有一定要求,基礎較弱的學生大概率不適合A-Level,至少不適合選擇三年制的A-Level。
目前,A-Level在課程體系方面雖然也有監(jiān)管,但實際感受來看不如IB嚴格,而性價比上不如AP。
IBO(國際文憑組織)對IB課程的監(jiān)管非常嚴格,對開設學校和師資的要求也很高,因此IB的質(zhì)量通常較有保障。
雖然IB課程難度較大,但市場認知也知道它比較難,要求全面,所以會篩選掉不適合學習IB的學生,確保課程質(zhì)量。
與此不同,A-Level課程似乎在招收任何考慮美國以外留學國家的學生,而且有些學校門檻很低,一些培訓機構甚至沒有門檻。
因此A-Level可能招收不少基礎較弱的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隱瞞課程難度,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AP雖然招生門檻也低,但AP非常靈活,比如每年可以考一次AP,學生可以選擇就近的考點考試,也可以自學然后去香港或其他國家考試。
AP官方在網(wǎng)上公開了AP的教材和教學資源,所以市場上有大量AP老師,提供低價的AP培訓課程。AP的培訓費約2萬元人民幣每門,而A-Level的培訓費用要高出幾倍。
所以學生如果覺得學校AP教學不好,可以低價校外補課,還可以一門一門補課,補不好就換機構換老師,不會面臨A-Level的壟斷情況。
現(xiàn)在有少量家長會選擇脫產(chǎn)學習A-Level,盡量去找私教或者高質(zhì)量培訓,如果可以同時有掛靠的考點,也比去某些學校或者大機構A-Level要好得多。雖然犧牲同齡人環(huán)境,但不少學校的風氣也并不好。
7. AP作為A-Level替代方案可行性分析
大家之所以選擇A-Level,主要是因為它是英國的高中體系,直覺上更適合英國和英國體系留學。雖然IB的認可度較高,但由于難度大,綜合對比下來,很多家長和學生最終選擇了A-Level。
其實,A-Level最適合的是成績好、英語基礎扎實的學生。對于傾向于專業(yè)學習為主和考試刷題為主的學生,也有一定的合適度。
A-Level的優(yōu)勢在于如果按質(zhì)按量來學習,出分較為可控,直接拿A-Level畢業(yè)證繞開國內(nèi)教育體系,直接申請海外大學。相比要求全面的IB針對性更強,相比缺乏體系的AP省去了要考SAT的麻煩。
至于跟留學目的地的要求綁定,則屬于中介和學習長時間的誤導宣傳所致。
因為英國的大學也接受AP學生的申請,3門AP成績就可以申請英國除了G5的絕大部分學校,而且不要求SAT成績。(G5指牛津,劍橋,倫敦政經(jīng),帝國理工和UCL五所英國頂尖大學。)
這些信息去任何一個英國大學官網(wǎng),都可以查詢到,但很多考慮英國的卻錯誤的認為A-Level比AP更適合英國。即使G5名校,一般也就建議5門AP(主要是因為英國判斷同一門課AP課時量比A-Level少一些)。
而且,香港的大學(除排名前五的學校外)也可以無SAT成績申請,澳洲的部分大學(如悉尼大學)也能接受AP成績而無需SAT。
因此,A-Level對大部分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并不一定具有明顯優(yōu)勢。即使申請名校,AP搭配SAT效果也非常好。而且SAT的學習也有助于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即使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申請英國體系的學校,A-Level也不一定是最優(yōu)選擇。
因為三大國際課程基本上都可以申請全球任何大學。這是一個常識問題。就比如英國或者美國或者歐洲高中生,顯然可以相互申請其他國家的大學。所以任何機構或者學校去宣傳自己的開設的課程更適合某些目的都存在偏見,甚至欺騙。
所以具體選擇哪個國際課程,或者要不要走國際部或者國際學校,最重要的是看當?shù)氐膰H課程質(zhì)量,以及校外培訓的師資情況,來綜合考慮。
在不清楚選什么課程的情況下,AP是肯定可以考慮的。因為找培訓和考點都方便,不一定非得綁定某個學校和機構。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的教育還是很大氣的。
所謂AP不是課程體系,主要是指AP體系沒有IGCSE(A-Level前兩年銜接課程)或者MYP(IB前的兩年銜接課程)。
但面對各種閹割版的A-Level,以及A-Level考點和成績單的壟斷,還不如本來就不打算做課程體系的AP來的誠實。
AP由提美國大學理事會提供,考試靈活,考點多,資源豐富?;A弱的少學幾門,基礎好的繼續(xù)考SAT(賽達),就可以更好反映全英文的學術學習能力。但也許正因為這種開放性,AP并不如A-Level被資本青睞。